当事情的发生脱离的思维

2015052112:10





(一)心靈的拷問

清晨,悠閒於院落的我,剛經過一單元樓下,便聽到身後嘩嘩如雨驟下。急回頭,一水流如柱,從三樓一廚房窗內噴出,熱氣如霧,彌漫三層樓高。望向窗內,霧氣一片,隱約聽到一高壓鍋在喘著粗氣。心內大恐,用目光丈量我與彼處的直線距離,不足十步,頓覺一種驚悸後的釋然——幸好我不在那裏!

以此心態,再去考量一件真實的悲慘事件。

一對情侶,在去山區旅遊的大巴車上,剛到進山轉彎處,即被窗外的美景吸引,招呼司機停車後,下去欣賞。下車後,汽車繼續前行。就在這對情侶駐足陶醉於山景時,不遠的前方一聲轟隆巨響,那輛大巴被山體滑坡落下的巨石砸中,墜入萬丈深谷。眼見自己才剛脫離的大巴瞬間化作青煙,這對情侶驚呆了。且事後得知,車上乘客無一生還。驚魂甫定後,這對情侶無不感慨地說了一句話。

若按常理,我們肯定都是:幸好我們不在車上!但他們給出的卻是:假如我們不中途下車,那輛大巴就能趕在山石滑落之前駛過,車上的人也許就不會遭此劫難。

人們在講這個心痛事件時,往往把它放到一個人生智慧測試的層面,殊不知,這對人心靈的拷問,遠遠超越了人們講述的初衷。我們為這對情侶面對災難首先想到他人的心態和境界感到由衷的敬佩!慈悲之心,雖人皆有之,但善惡之分,往往系於一念。

(二)鋸掉生活的“筐底”

1891年的冬天,天氣格外的寒冷。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體育教師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因其所在的訓練學校缺乏室內球類競賽專案,他從工人和兒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遊戲中得到啟發,將兩只籃子分別釘在健身房內兩端看臺的欄杆上,以足球為比賽工具,向籃內投擲,按得分多少決定勝負,於是籃球運動誕生了,且很快風靡整個馬薩諸塞州。

但在人們的熱衷中,問題又出來了——那釘在欄板上的是兩只真正的籃子,每次進球後,須專門有人踩著梯子把球拿出,無形中,阻礙了比賽的進程,使其缺少了激烈緊張的競技氣氛。

人們想盡了各種取球方法,有的發明家甚至專門製造一種機器,在下面一拉就能迅速把球彈出。但這所有的發明都不盡人意,都不能讓籃球比賽真正順暢起來。讓人意想不到的卻是:這困擾了人們幾年的難題,竟由一個被父親牽手路過賽場的小男孩一語道破天機:“為什麼不把籃子的底去掉呢?”

去掉籃筐的底,本是件很簡單的事情,而人們的思維,像籃球一樣被筐子的底兒阻隔在半空,於是,人們盲目地去搬梯子、去製造機器……其實,何必那麼勞神費力呢?就如孩子說的那樣,找把鋸子去掉籃子的底兒不就得了?

生活如筐,我們真的沒必要想得太複雜,許多時候,我們需要的只不過是一把鋸子,來鋸掉生活中那些阻礙我們的“筐底”,讓人心變得通透而順暢,讓靈魂變得乾淨而透明。

(三)爬上屋頂,一片洞天

世界輪椅基金會主席、美國富翁貝林,在經歷了他所追求的人生三個階段(追求最多、追求最好、追求標新立異)後,極度的無聊讓他差點自殺。而讓他徹底改變人生價值的,則是一個背負殘疾婦女、走了兩天兩夜青年的簡單的動作和簡單的邏輯:“我不認識她,她沒有輪椅坐,她要我背她,我就背她來你這裏。”

至此,他終於找到了活著的意義和快樂的源泉——財富的滿足並不能取代精神的滿足,善念善舉並非是有錢人的專利。他終於將自己放錯牆的梯子重新找回,重新爬上屋頂,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豔陽天。

一個小和尚面對清掃不完的落葉,整天唉聲歎氣,師父一句“落葉之景多美,何必要一一掃淨?”讓他頓然了悟於心——快樂真的是一種主觀感覺,只要你用心感受,快樂就會為你存在。

禪宗五祖問弟子:“風吹幡動,是風動,還是幡動?”六祖慧能見解精闢:“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人心動。”

開悟,有時只在一念,爬上屋頂,一片洞天。而我們缺少的往往是那把梯子,抑或即便有,時常會放錯地方,或找不到支撐它的那面牆。這就需要我們睜大雙眼,剔除一些不必要的蕪雜與負重,留存真善,留存簡單,讓靈魂深刻,讓心靈純淨,然後再放眼望去,漂浮在蒼涼之上的,惟其至真,惟其純美。